iva 個人自願安排

債務舒緩 vs 債務重組:哪個才是你的最佳選擇?

當你債務壓力太大,每個月還不出最低還款額,甚至被催收追著跑,很多人會開始想辦法脫困。這時最常聽到兩個詞就是:

債務舒緩
債務重組

很多人以為兩者是一樣的,但實際上,雖然兩者都屬於解決債務問題的方式,但本質、範圍、流程都不太一樣。

下面帶你一次搞懂:

債務舒緩是什麼?
「債務舒緩」比較像一個 總稱,主要意思是:

協助債務人降低還款壓力,讓他還得起債。

在不同地區,債務舒緩有不同名字:

香港 → 債務舒緩計劃(Debt Relief Plan, DRP)

英國 → Debt Management Plan (DMP)

台灣 → 前置協商、債務協商

美國 → Debt Settlement, DMP

不論名稱,債務舒緩都包含以下特色:
協商降低利息
延長還款期數
減少每月還款額
停止催收電話

但重點是:

債務舒緩並不一定涉及減免本金,而是換個方式繼續還。

債務重組是什麼?
「債務重組」也是協商的一種,但概念比債務舒緩更精準、更狹義。

債務重組主要是:

債務人無法按原約定還款,與債權人協議,重新安排債務條件。

例如:

降低利率

延長還款年期

合併多筆債務

減免部分本金或利息

債務重組有時會涉及 部分債務減免(例如 Haircut),而債務舒緩較多是調整條件,而非直接減免。

債務舒緩 vs 債務重組 差異比較

以下用表格快速比較兩者差異:

項目債務舒緩務重組
定義降低每月還款壓力的各種做法與債權人重新談條件
是否減免本金比較少,通常只是降低利息有機會部分減免債務
是否一定是法律程序不一定不一定,但重組更常有正式協議
是否統一協商視情況而定通常集中協商一筆債務
對信用影響大多留紀錄也會留紀錄,多屬特殊還款狀態
適用對象還有穩定收入的人還有部分還款能力的人

簡單一句話記憶:
債務舒緩 → 幫你「喘一口氣」
債務重組 → 幫你「換個還錢方式」甚至可能減免部分債務

債務舒緩的優缺點
優點
每月還款金額降低
不一定要破產
暫停催收

缺點
❌ 不一定減免本金
❌ 信用紀錄仍會受影響
❌ 協商不一定成功

債務重組的優缺點
優點
有機會減免部分本金或利息
減少總債務負擔
避免破產紀錄

缺點
❌ 協商失敗還是要面臨破產
❌ 信用紀錄留存時間長(3~5 年)
❌ 不是所有債權人都一定同意

適用對象不同
債務舒緩適合:
還有穩定收入的人
想保留信用
只是短期收入下滑
希望分期還清所有債務

債務重組適合:
還款能力已不足以負擔原本條件
希望降低總債務金額
不希望走向破產

實例比較
阿明

月薪 $30,000

信用卡欠款 $200,000

每月最低還款 $12,000

若只是想降低每月還款:
→ 債務舒緩 比較適合
例如把利率從 18% 降到 6%,每月改還 $5,000

阿芬

月薪 $20,000

信用卡、貸款合計欠 $600,000

已逾期、被催收

若債權人願意減免部分本金:
→ 債務重組 比較適合
例如只還 $300,000,剩下部分減免

債務舒緩 vs 債務重組 → 我的建議
1️⃣ 若只是短期還款吃緊 → 先考慮債務舒緩
例如協商降利率、拉長還款期

2️⃣ 若債務大到無力全數償還 → 考慮債務重組
例如希望銀行減免部分本金

3️⃣ 若完全無還款能力 → 可能得考慮破產或更生

常見迷思
誤解 1:債務舒緩就是不用還錢
錯!債務舒緩仍需還款,只是還得輕鬆些。

誤解 2:債務重組一定成功
錯!債權人不一定同意,尤其若債務人無收入。

誤解 3:做了協商就沒信用影響
錯!無論債務舒緩還是重組,都會留信用紀錄。

誤解 4:代辦公司一定比較快辦好
錯!有些代辦公司亂收高額費用,要小心詐騙。

總結
簡單說:

債務舒緩 → 幫你把還款變輕鬆
債務重組 → 幫你重新談條件,甚至減免部分債務

兩者都是避免破產的工具,但適用情況不同。

我的建議
先誠實盤點財務 → 列出所有債務、收入、支出
若收入足以還部分債務 → 先協商債務舒緩
若欠太多、還不出 → 考慮債務重組
不急、不要被代辦公司恐嚇 → 多問多比較